工業廢氣處理設備對廢氣溫度通常有明確要求,溫度直接影響處理效率、設備壽命及運行安全性。不同處理技術的適用溫度范圍差異較大,需根據廢氣特性合理選擇。
1. 溫度對處理技術的影響
- 催化燃燒:需預熱至300-400℃,以確保催化劑活性;溫度過低反應效率下降,過高則可能燒毀催化劑。
- 活性炭吸附:佳溫度為20-50℃,高溫(>80℃)會降低吸附容量,甚至導致脫附失效。
- 生物處理:適宜微生物活動的溫度通常為25-40℃,低溫會抑制代謝,高溫(>60℃)易導致菌群。
- 濕式洗滌:溫度過高(如>80℃)會加速水分蒸發,降低污染物吸收率;過低可能引發管道冷凝堵塞。
- 靜電除塵:廢氣溫度需低于300℃,避免電極變形或絕緣材料老化。
2. 溫度對設備材料的要求
高溫廢氣(如>500℃)需采用耐腐蝕合金鋼或陶瓷內襯,防止設備氧化、變形;低溫或含濕廢氣需防結露設計,避免腐蝕。部分塑料材質設備(如PP洗滌塔)長期使用溫度需低于80℃。
3. 溫度調控與預處理
若廢氣溫度超出設備耐受范圍,需增設冷卻塔(如水冷/風冷)或預熱裝置。例如,焚燒爐排煙溫度常達600℃以上,需急冷至200℃以下才能進入布袋除塵;生物法處理前可能需加熱低溫廢氣至中溫區間。
4. 經濟與安全考量
高溫處理能耗增加運行成本,低溫可能導致二次污染物(如VOCs)難以分解。溫度異常還可能引發安全隱患,如高溫廢氣中的可燃氣體達到燃點,或低溫導致的設備脆化。
綜上,廢氣溫度是設備選型及工藝設計的參數之一。企業需結合廢氣成分、流量及溫度波動范圍,通過熱交換、余熱回收等技術實現溫度優化,確保處理系統穩定運行。
